车辆盲区成儿童“死亡区域”,车主和父母必看!
每每看到有孩子
在交通事故中丧生,
都会让我们痛心不已。
他们也许还在惦记着刚买的新玩具
也许还在期待着跟小朋友一起玩……
但这些也许,却都因为一场事故
成为了不可能
案例一:6月11日,湖南株洲,一男子从越野车下来后低头看手机。3岁儿子自行打开车门跑向马路对面,被刚好驶来的货车撞倒卷入车轮,抢救无效死亡。
案例二:8月5日,广西南宁一位母亲陪儿子在路上玩滑板车,还不时追到路中间给儿子喂食。男孩玩滑板车冲上马路,被经过的一辆白车碾压,不幸身亡。
案例三:10月26日,深圳。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在路口右转时与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的张某(11岁)发生碰撞,导致张某当场死亡。
案例四:10月26日,深圳。一名8岁的小女孩正蹲在街道上玩耍,被一辆右转的轿车撞倒并辗轧,当场身亡。
案例五:11月9日,深圳。一辆轻型厢式货车西向东行驶,车右侧车轮与由南往北行走至该路段突然倒地的行人练某发生碾压,造成练某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。
一幕又一幕的惨剧
不禁让我们认真反思
这些事故的发生,究竟谁之过?
首先我们来说一下车辆盲区的问题
关键词:小区住宅、狭窄道路、儿童
由于孩子身形较小,相比成年人,孩子所处的“盲区”范围更广。
发生事故率最高的汽车儿童盲区有三个:车头正前方、车前侧靠近大灯的位置和车后方。
车子正前方
对于身高在1米以下的儿童来说,是一个大盲区。如果你坐在车内,可能完全不会留意到有儿童跑到了正前方。
车前侧靠近大灯位置
国内驾驶位设置在左边,所以车子右侧的盲区比左边多。左侧只有A柱遮挡形成的小盲区,但右侧则有两个地方:一个同样是由于A柱遮挡造成的盲区,但因为距离原因,相对左侧的区域会显得稍大;另外一侧是靠近右侧车身旁边、车子倒后镜往车头延伸的区域。
车后方
车子后方因为距离驾驶位远且中间阻隔多,所以盲区区域是最大的。车后方的盲区造成的意外多数是因为倒车时,没有发现车后方的儿童而引起。
此外,除了要注意汽车的盲区外,小区的绿化带、路旁的垃圾桶、停靠的车辆等等,都有可能成为障碍物,阻挡司机的视线,这时孩子一旦突然冲出,出车祸的可能性更高。
盲区是一直存在的
那怎么能最大程度规避事故
保护孩子的安全呢?
小编真的有很多话要讲
TO:各位家长
看完上面的案例,不知道您有没有发现,惨剧的发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在看护时没有尽到看护的义务。
所以蜀黍今天必须要对各位家长说,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:
★儿童要有大人看管,别让孩子独自过马路
★别让孩子在路边街道上玩耍嬉戏,做到不在车前跑,不在车后留,不在车边站,不在路上玩
★别抱孩子坐副驾驶,儿童乘车需使用安全座椅
★不得擅自使用非机动车
★不得将身体的任何部位探出车外
★不得在路上追赶公交车
★家长是孩子老师,所以作为家长,不仅要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教育,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,还要以身作则不违反交通法规。
TO:各位司机
儿童盲区不可避免,但很多事故的发生也是因为司机疏忽大意,没有注意到道路情况。
☞上车前绕车一圈观察周边
其实很早前我们就建议过上车前,先绕车观察一圈。除了可以避免有小孩隐藏于车后之外,还可以避免一些意外的发生,例如有人恶意报复给你遮挡车牌。
☞车子开动前多探头出窗观察
在车子开动前,不要只依赖后视镜来观察周边环境,尽量探头出去观察,这样能尽量减小盲区的范围。
☞借助一些车载电子功能
有一些车子自带的安全系统可以有助于规避各种盲区,例如360度全景摄像头、盲区预警系统等,车主也要充分利用起来。
☞小区内、行人密集区要特别小心
在驾车经过一些特别容易出现意外,或者儿童非常集中的区域例如小区内、超市停车场等,要提高警惕控制车速以便随时作出反应。
总结:司机/家长都需增强安全意识!
为孩子的安全着想
望周知!